索引号 | 1133020859159265XX/2025-29162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号: | |
发布机构: | 经发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成文日期: | 2025-02-08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索引号: | 1133020859159265XX/2025-29162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号: | 发布机构: | 经发局 | |
成文日期: | 2025-02-0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高新区经发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
2024年,宁波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有力指导下,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稳中求进、创新突破”为主线,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24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多维联动织密“监测网”,精准施策稳住“基本盘”。 1.深耕监测预警“责任田”。增强研判参谋能力,紧盯GDP主要支撑性指标,做好监测、分析、研判、对策闭环管理。2024年,全区GDP总量实现426.7亿元,同比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1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全市第一;消费品零售额155.1元,同比增长6.4%,增速全市第二;外贸进出口455.2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全市第三。 2.畅通政企服务“快车道”。牵头拟定《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优化以街道事务性服务为主、区级职能部门服务叠加的高效增值服务体系,强化政企沟通实效。 3.精筑政策储备“资源池”。整合投促、建设等多部门条款,制定《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及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完成区级稳进提质专项资金和树强扶优政策兑现工作。 (二)全链攻坚跑出“加速度”,硬核支撑锻造“强引擎。 1.项目招引“靶向突破”。围绕项目全周期管理,完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深入一线靠前服务,统筹协调加快建设。贵驷综合配套等20余个重点项目开工,大东江软件谷等加速推进,云羿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等顺利竣工。 2.项目推进“挂图作战”。2024年,7个项目列入市重点工程建设计划,全年完成投资20.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39%。均胜创新产业园等3个新开工项目均按计划提前实现开工转化。未来产业创新园(一期)、菁华创梦空间二期和GX04-01-22(扬帆广场南)列入市重大项目前期计划,按计划稳步推进。 3.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把握发展路径,做好“十五五”规划与“十四五”规划重大事项的衔接,以全区规划为统领,启动《“十五五”期间宁波高新区加快培育新动能提升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及对策研究》、《“十五五”期间宁波高新区优化城市功能促进科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思路研究》课题专项研究。 (三)服务提标打造“金名片”,改革赋能构筑“引力场”。 1.以旧换新,为消费升级添动力。率先印发《宁波高新区消费品以旧换新奖补政策方案》,打出创新支撑、标准引领等政策组合拳,开展全市首场家电以旧换新进社区活动。2024年,国家汽车以旧换新已拨付补贴16批次,浙江省汽车以旧换新拨付补贴5批次。 2.多措并举,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聚焦熙宁检测等生物医药重点企业,联动宁波海关,试点开展进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成为全市首个破解生物医药进境难题的地区,入选联动创新区省级最佳制度创新案例。助力永新光学、普瑞均胜、经纬数控等企业纳入真空包装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设立绿色通道。 3.金融助力,提质增效促发展。联合区内银行,走访园区企业,及时掌握民营企业动态,推动经济企稳回升,提升小微普惠覆盖面。推进数字人民币在“食、住、行、购”的应用,扩大在医疗健康、零售消费、高新技术企业等领域的支付场景。 (四)立体布防构建“瞭望塔”,平战结合夯实“压舱石” 1.小微园区规范化建设显成效。深入园区调研服务和“四不两直”检查,强化园区和入驻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一厂多租园区通过市级验收24家,创建率75%,列全市第一。打通“生命通道”,对严重影响消防安全的违章搭建,排查率、整改率在全市首个实现双100%。 2.“拆窗破网”攻坚行动显成效。整合职能部门,动员行业部门、街道及社区网格力量,采取“一劝、二清、三拆”措施,全面排查整治,拆除障碍物7617处,做到应拆尽拆,在全市率先100%完成市级验收。 3.灾害防御屏障构筑显成效。组织基层防汛骨干集中培训,开展综合应急救援队实操演练,向部门街道发送防台防汛工作提示单,向辖区居民发送自然灾害预警短信、发放告居民倡议书,成功防御多次短时强降雨天气和“格美”、“贝碧嘉”、“普拉桑”台风,累计转移人员3307人,实现安全平稳度汛。 (五)对口协作,携手共进谋新篇。 印发《2024年高新区与大别山革命老区、丽水经开区对口合作(山海协作)工作计划及任务分解》。2024年,全区赴丽水组织产业项目洽谈或项目签约会2次,完成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2个,山海协作援建项目2个,完成乡村振兴示范点2个(含已建);与黄冈高新区建立对口合作工作。组织干部赴丽水、黄冈两地挂职交流。 二、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5年,高新区经发局将紧扣“十四五”规划收官目标,以锚定“优”的标准,保持“进”的态势,激发“创”的活力,锤炼“硬”的担当,统筹抓好“进”、“谋”、“促”、“保”、“严”五篇文章,重点任务如下: (一) 突出“进”,全力抓好高质量发展。 2025年,经发局将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分解压实责任,力争全年GDP增速达到6.0%。 1.激发存量活力。一是锚定“提二优三”目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工业压舱石作用,加快推动均胜、激智等多地经营企业业务回归、数据回流。二是加快惠企政策兑现速度,切实以政策的有效落实更好稳预期、强信心、增动能,为坚定不移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三是加温消费市场热度,充分发挥消费券撬动作用,稳步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配合办好2025宁波马拉松等赛事和论坛活动,进一步拉升消费潜力。 2.扩大增量动能。一是加大准上规企业培育力度,加强部门协同力度,加大走访排摸强度,紧盯新落地项目,建立“准上规”企业名录库,以成长性高为导向,形成“引进一批、培育一批、上规一批”企业梯队。二是加强对新纳统单位的服务管理,做好数据跟踪服务,加强对新纳规企业的培训指导,准确填报同期数,确保数据颗粒归仓,为经济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关注进出口企业态势,及时做好稳外资外贸的企业服务。 (二)注重“谋”,统筹推进区域建设。 1.谋好一盘棋统筹项目。一是抓机制,始终跟踪督促项目进度,落实基建项目闭环服务机制。二是促合力,紧盯大项目入统,加快已拿地项目前期项目进度,倒排工期,争取一季度开工入库,推进竣工项目放量;三是提速度,针对亿元以上政府投资、国企投资项目开展工期优化,通过增加施工班组、合理穿插施工工序等措施,切实推动项目建设提速优化。 2.谋好“十五五”规划。一是汇聚吸收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前瞻性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二是正确把握好长短、内外、上下、点面的关系,推动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纳入上位规划,为未来发展争取更多政策和资源。三是深挖潜力机遇、堵点难点,解锁新知创新方法,加强对于裉节难题、短板弱项的研究,确保规划更能解决问题、容易落地。 3.谋好要素保障。一是积极向上对接,争取更多项目列入“两重“”两新“、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等上级计划盘子;二是打好统政策、统资金、统资源的组合拳,加强项目精准对接和条件落实,推动资金、土地等各类要素向项目集聚,促进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三是深入研究国家、省市战略布局,结合我区实际,抓好政策的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确保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三)持续“促”,促进区域商贸金融发展。 1.促进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商贸提质扩容,着眼强招引,联合街道精准服务,推动扩大增量。二是创新驱动平台型企业培育,加大对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支持力度,完善直播电商基地建设,引育电商示范企业,探索共享经济、社交电商等创新商业模式。三是全力推动服务增值,开展“千企百展”市场开拓计划,稳定传统市场份额,开拓新兴市场。建立财政、税务、金融、海关、信保紧密沟通机制,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链、流通链等问题。 2.促进资本市场主体持续培育。一是深入实施“凤凰行动”高新计划,将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知名基金参控股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常态化构建拟上市企业后备库。二是紧紧抓住资本市场改革机遇,做好企业储备,成立上市工作专班和企业上市服务联盟,为企业提供涵盖全产业引领、全周期参与、全链条保障的优质服务。三是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依托区内优质科技型企业集聚优势,吸引长期资本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科技、金融、产业的良性循环,形成以投贷联动、股债联动为核心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融资组合,以更大力度培育新质生产力。 3.促进区域协作共赢发展。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依托吉云云创蔚来运营丽水浙西南科创产业园、南明山街道军事游乐园、黄冈大学科技园等重要平台载体,打造对口合作新标杆。从经济、消费帮扶领域向科技、教育、文旅、医疗等多领域延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抓住“保”,提升区域安全本质水平。 1.实施精准到位的专项排查整治。一是强化系统综合治理,统筹抓好安全生产综合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防范群死群伤事故发生。二是突出重点风险治理,开展“小切口”专项整治,巩固专项整治成果,统筹开展打通“生命通道”、电动自行车、燃气、高层建筑、建设施工、沿街店铺“三合一”等重点集中整治。三是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推进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贯通运行“1833”联合指挥体系,落实汛期、非汛期两轮次全覆盖防汛演练,持续提升基层履责能力。 2.构建坚强有力的基层应消体系。一是落实意见举措,坚决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各项文件要求,开展基层应消站提质升级建设。二是强化排查质效,优化企业分类分级监管,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建立并落实街道日常巡查规范。三是提升处突能力,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援队伍实战演练、联合训练、技能竞赛,强化应急预案管理,持续增强一线快速反应能力。 3.提升综合多元的要素支撑保障。一是强化智能监测预警,推进数字消防应用系统、城市安全运行中心和应急指挥平台数字化建设,统筹建设立体式、全方位的应急指挥体系。二是创新宣传载体形式,加强全民安全宣传教育,提升群防群治能力。三是规范涉企社会服务,聚焦安责险隐患排查服务,督促整改闭环。落实行政处罚和信用修复“双告知”,开展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星级评定和季度评估。 (五)全力“严”,推进干部自身建设。 1.严抓队伍建设。把干部素质提升放到全面推进经济发展的大场景中,广泛开展干部岗位练兵活动。 2.严管作风效能。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敬终如始的态度和久久为功的韧劲,把作风建设管出习惯、抓出成效。 3.严肃廉政底线。坚持严的基调、落实严的措施、营造严的氛围,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